晨报介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沈从文摆脱失恋后,为何要走专职写作之路两
TUhjnbcbe - 2022/11/12 20:49:00
文员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gpitp.gd.cn/new/20211001/95866.html

上篇提到:瓶颈期的沈从文:结识一生好友徐志摩,仰望他与林徽因的荣誉之爱。23岁以后的沈从文需要人脉扩展自己的视野,需要更多的生命经验来浇灌自己的事业。今天想与大家谈论的是关于沈从文与同行“创业者”丁玲、胡也频的友情故事,这段友情也饱含着各自难忘的事业成长之路。

在沈从文的走向作家的道路上,不得不提是丁玲与胡也频这两个人。遇见胡也频,让沈从文感受到了是天下少有的与自己相同善良与纯真的吸引力;遇见丁玲,沈从文感受到了她身上拥有的独特自由个性,是一种从内心中寻求灵*解放的性格魅力。

我打算分三个部分来讲述沈从文、丁玲、胡也频的创业故事。今天,第一部分将会与大家分享他们的事业之心与相识的故事。

我个人认为从他们事业这条线去看待每个人情感、生活、思想会更加客观公正,毕竟他们三个人曾经被同一个目标吸引着,虽然三个人性格不同,但是他们却拥有同样坚定不移的信念,最终走向共同创业之路。

创业的“业”是指的不光是任务、工作,而是重点在事业。对于他们三个人来讲更是一个终身的职业和人生的梦想。

沈从文的事业心

我们从一些作品与评论文章中看到的沈从文是一个性情平和、思想自由,具有很强的发散思维的人。沈从文的笔也是多彩的,尝试过各种文体,以艺术角度探索人性的光辉,以上都是在沈从文功成名就后的评价。而对于写作这个事业,沈从文最初思考了些什么呢?

1.对于新生活的思考

17岁的沈从文爱上了一个白脸高身材的女孩子,我曾经写过:《沈从文的初恋以骗局告终,悲剧的开端并不意味着人生的结束》。沈从文对于这段爱情是真心付出过的,所以才会伤害至深,最终他选择逃离。

从芷江到常德,在下榻的客栈遇见了表兄*玉书,停留在常德的四个月时间,沈从文在常德的河街经常走一两个来回,刚开始为了消解心中的烦闷。后来开始随意留心观看到街上热闹的情景:临街的小屋里吸溜发声的吃面人,表情凝重的屠户在台面上利落地分割肉品,理发馆里正在照镜子开心笑的女人。

在这个临江的小镇上,船只只要一靠岸、水手们就开始吆喝着,把从本乡带过来的干鱼、大南瓜送给亲戚好友;还有不时会有一溜烟到处吵闹奔跑的小孩子,捧着红冠公鸡寻找斗鸡对手。卖糕的敲竹梆;卖糖打着锣;骂街的妇女,街上快乐与忧愁如波浪起伏,拍打着沈从文的内心,他似乎也悟出了一些生活的意义。

沈从文开始先用脑子回味一遍,再用笔记录下来。时间长了,沈从文也会找染色工人和马夫说话,有些时候随着送葬的队伍向前走,看着这里下葬的程序。一部“活”在沈从文内心的画卷时不时提醒着他,忘记烦恼,追逐心中的美好。

这样的生活如此的恬静、美好,促使沈从文从一位观察者逐渐转变为了欣赏者,而恰巧在这个时段,表兄*玉书央求沈从文代写情书,正是为*玉书与他追逐的杨光惠写信,才让他感受到这两个新思想的青年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与新的进步思想,让沈从文感觉到一定要去外边世界看一看。

“我母亲是一个寡妇,她也有自身痛苦的经历。她是一个学生,一个知识分子,她读了很多书。我以为她的感受,她的想像是很复杂的,又是很丰富的。”——丁玲《丁玲自述》

在此期间,丁玲已经与母亲蒋老夫人在常德生活,那个时候的丁玲也已经15岁了,丁玲原名蒋伟,字冰之。母亲余曼贞,丈夫去世后改名蒋胜眉,字慕唐。

她的父亲去世,母亲虽然是一位爱读书、爱活动,从小就有很多想法的女孩,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她的思想是无从施展的。只能寄望于聪明丈夫的她,最终也只留下这个蒋夫人的称号。

沈从文经常会为表兄*玉书的约会把风,而主要监视对象就是丁玲的母亲:校长蒋老夫人。虽然那个时候沈从文并未认识丁玲,但这段往事的回顾也巩固他们早期坚定的友谊。

这段生活很短,虽然只有四个月的时间,但对于沈从文来讲是个人思想转变的重要转折点。要出去闯生活,接触新鲜且“美”的事物成为他最初的想法。

2.事业之心

与表兄的生活不仅需要支付住房钱,还有追女孩与学习的钱。两个人逐渐开始谋职,当时拿着凤凰同乡向鹰生的介绍信,见了当时二支队的司令贺龙,当然此事并没有结果。

后来正巧遇到了从常德去保靖的押货船,而押运船的人曾芹轩是沈从文哥哥的老朋友。年1月中旬,沈从文与表兄告别后单独坐船向沅水上游行驶。

在船上沈从文聆听着他们讲种种的故事,而船上朋友们爱说粗野话,会经常谈论不同个性的女子。而后来沈从文所描写的一些女性的风趣,还有那些恰到好处的样子都得益于这些直爽的朋友们。

从船上到陈渠珍的驻地,沈从文开始一直都在蹭着吃喝,饥饿也加大他对于一份职业的向往。沈从文的字写得好,不久从帮忙的小伙计升级为参谋处抄写文员。

沈从文抄写认真,没有笔误,因为爱好,所以十分认真地征服他所喜爱的一切。在别人熄灯后,沈从文经常努力录报告和公文,这份耐力也成就了沈从文日后能够静下心来写作。当他全身心投入一喜爱事情的时候,内心就会游历在想象的美好新世界里,感受不到疲惫。

沈从文后来跟随在陈渠珍身边做着书记,而他住的地方有古董、字画、一大批的字帖。需要沈从文去做的事情,在上司需要取书之前,沈从文替他做好标记。所以沈从文会不断地识别书籍秩序,同时也在博览历史古籍。

沈从文的事业心源于探寻知识海洋时,自感渺小。虽然小,但是却有历史光辉照耀指明道路,所以沈从文在有限时间探索着更广阔的知识,他被历史书籍中“人类智慧的光辉”的吸引着。

沈从文在《从文自传》中叙述的:“这就是说我从这方面对于这个民族在一段长长的年份中,用一片颜色,一把线,一块青铜或者一堆泥土,以及一组文字,加上自己生命做成的种种艺术,皆得了一个初步普遍的认识。”

从摆脱被骗思想束缚的“失恋”小子到绽放双手迎接生活美好的沈从文;再从蹭吃蹭喝到沐浴着历史光辉的沈从文。他找到了一颗想要用文字创造新世界的事业心,这样一份事业之心的诞生也注定他日后北漂立足要做一个专职作家的梦想。

立足于北京后的沈从文是乐于做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他喜欢回忆美好生活里的与世无争,愿意挤在乡间的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暗自观察一切;他还是一个乐于尝试、乐于探险的人,他喜欢都市的新奇,愿意整天把自己的思想放入广阔的天地里遨游。一位以文字为生的创作者在成长为作家的时候,承受着压力,压制着锋芒,这个“乡下人”也会被误解,艰苦的生活被人歧视,爱哭被人说成了懦弱。这些对于一个善良的沈从文来讲不算什么,他需要的是真情,正确看待自己的事业之路最重要。

同时最令他高兴的是:遇到了郁达夫的提携,林宰平的赏识与生活协助,徐志摩的深情相助。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些同行的学习伙伴,以及两个无话不谈的密友:丁玲与胡也频。

走进心里的朋友:丁玲与胡也频

年沈从文已经在《晨报副刊》发表了很多文章,此时两位稀客慕名而来到“窄而霉小斋”令他喜出望外,他们是《民众文艺》的两位编辑:其中一位就是胡也频。

屋子小,三个人坐在床沿,这个存煤窑改造的公寓房间此时更像是一间独立创客专访间。因为此时里面坐着的沈从文正在仔细并且直言不讳地谈论自己的梦想,胡也频怀着对沈从文作品的欣赏之情而来,此刻不仅被这个人的简单直白的语言而感动,并且鼓励他一直要坚持写下去。

胡也频,福建福州人,比沈从文小一岁,他与沈从文一样,曾经辍学,15岁还在首饰铺子当学徒,后来转到大沽口海*学校学机械制造,海*学校停办,流浪到北京后因为爱好选择了《民众文艺》的编辑工作。

有了共同的兴趣和向往,他们性格又相投,一时谈了高尔基、契科夫。沈从文也说起了自己的苦日子,原本要为了生活选择另一份职业,可就是遇到这两个编辑,听了他们鼓励的话语,沈从文才真正的感受到了自己事业深处的亮点,那是一个需要照亮别人而要坚持下来的写作事业。

遇到这样一个微妙的朋友胡也频,使得沈从文更加有动力前行,胡也频也为沈从文带来一个更加“亲近”朋友。几天后,一位圆脸长眉的年轻女人出现在他的门前。丁玲的性格坚强,能忍耐,耿直而又不缺少执著心。所以她很少主动向人微笑,但是今天不同,她一直在笑。因为丁玲看过沈从文的文章,又被眼前这个老实人儒雅健谈而吸引,产生了敬仰,一时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

而同为湘西的老乡,居然又是真正有过间接的相识,他们的谈话更收不住了。

丁玲的“流浪”至北京没有胡也频那么无奈与疲惫,丁玲家族曾经在家乡十分显赫,曾祖父留下两百多间宅院的产业,都可以与《红楼梦》的房子相比了。在清朝,蒋家当官的达二百余人。

丁玲就如她所写的《莎菲女士日记》一样,她想要的是精神的自由,从小母亲经常给她讲述秋瑾的故事。耳濡目染的丁玲想法对于外人来讲,是独特的,胆大而且泼辣,而且脱离封建传统的“礼数”,亲戚们说她早该替自己弟弟去死,因为她对祖宗不敬。

而这些并没有影响到她,反而秋瑾的一些儿女之情会常常占据她整个的心灵,她为那些故事里面的革新人物所牵引。就是这样一位女性,一生都在与亲属纠缠,年,丁玲想要去上海,却被舅舅逼婚,最后,丁玲登报暗指舅舅表面正人君子,实际一肚子男盗女娼,她以这种方式跟家族决裂。

丁玲害怕生活单调又空虚,她需要有拥有一个值得一生奋斗的梦想,那就是写作。编辑是丁玲梦想的第一步,而认识胡也频和沈从文又离那个目标更近了。丁玲的一生都在为这个梦想而奋斗,包括她再婚的那些人,都是为了成就她真正的写作人生。

当坐在沈从文面前的时候,丁玲所感受到的是自己的梦想与这个人梦想在碰撞。沈从文谈到自己表兄追求杨光惠的时候,丁玲眼睛一亮,她从来没有那么高兴而且感觉到自己那么幸运,杨光惠居然是丁玲的好友,她们思想相近,又无话不谈。而沈从文坦白了为兄代写情书的事情以后,他与丁玲这层微妙的关系不断发酵,成为他们互相信任又增进友谊的幸运且感动丁玲的故事。

此时,无论是收不住话匣子的作家沈从文,还是侧耳倾听,满心仰慕沈从文的编辑胡也频,还有一直在笑的为自由而奋斗的编辑丁玲。他们的青春年华,兴趣相投,他们聚集在这个温暖的房间里,定格了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为了自由而思想而努力创作。这个满载梦想的小屋成为了他们三个人立志为独立自由写作而宣言的*金屋了。

沈从文是要继续写下去的,不仅仅为了自己的生活与事业,还有为了他这两个同样以生命来热爱写作事业的朋友而努力坚持。

这是我今天写的三个人相识的故事,将要讲述他们在创办《红黑》杂志之前的友情故事。感谢您的阅读!

1
查看完整版本: 沈从文摆脱失恋后,为何要走专职写作之路两